“這個季節地里沒有農活兒,我們可以來這里打工,每月還能增加七八百的收入?!苯?,在冀州區周村鎮石與木艾草文化園的工人王新巧高興地說。


近年來,周村鎮堅持以優化產業結構為抓手,緊緊圍繞實現強村富民這一目標,走出了一條“強化黨建引領、合作社會資本、培育主導產業、全民共同管理”的特色發展新路子。



突出黨建引領,培育產業發展“領頭羊”。周村鎮堅持以基層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開展鄉村振興“領頭羊”評選活動,從全鎮45個村中選出5名村黨支部書記,打造典型試點,帶動周邊5個村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子。高標準開展以“基層黨建、鄉村治理、特色產業、鄉村文化、村容村貌”為主要內容的“鄉村五個標準化”建設,提振鄉村振興精氣神。2021年村“兩委”換屆,他們把一批年紀輕、學歷高、能力強的人員選進班子,45名村支部書記中,企業家型支部書記20名,占比44.4%,有效激發了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突出模式創新,加快強村富民步伐。周村鎮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引導村級黨組織以多種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采取以產業結構調整試點村為中心,聯合周邊村組團發展模式。去年,在前恩關村發展200多畝艾草示范種植基地基礎上,聯合周邊寇家莊、小屯、李張等三個村,組織農戶注冊成立“衡水冀艾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聯合通過與石與木艾草文化集團合作經營,入股分紅。農戶通過提供集約化服務獲取綜合收益。4個村集體收入年均增長9.8萬元,合作社農戶年增收8600元。積極對接北京新發地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特色設施果蔬,帶動強村富民。東高莊村成功實現“果蔬進京”,建成北京新發地食用菌葡萄基地。去年,已向北京新發地銷售姬菇和秀珍菇180噸、玫瑰香葡萄360噸,村集體收入增加12.6萬元。同時,按照“一戶一塊田、一村一農場、一鄉一園區”的發展思路,以程家周村、西郭村等5個村為試點,成功實現土地整村流轉,并通過“黨建+土地流轉+公司+農戶”的運營方式,借力社會資本打造特色農產品專供基地。




突出機制建設,織密鄉村振興“保障網”。周村鎮制定《周村鎮關于優化產業結構、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以106國道兩側小屯等村為核心,謀劃以冀州辣椒、艾草等為特色的萬畝種植結構調整示范區,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加快推進。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相關宣傳活動,在公眾號開辟“產業結構調整好做法”專欄,系列介紹先進典型,搭建平臺。組織村黨支部書記赴北京大興、邯鄲館陶、邱縣等地,學習引領產業發展等先進經驗做法,啟迪思想,激發動力,凝聚鄉村振興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