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視角】


2021年7月24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雙減”文件,其兩大核心要義在于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能否減輕,很大程度上源于中考、高考“指揮棒”能否轉向——只有“指揮棒”轉向,學生和家長寄希望于通過超長時間的校內外學習、大量的“機械刷題”、高頻次的重復練習換取高分的狀況才會徹底改變??荚囋u價之變,也就成了一年來牽引“雙減”政策落地實施的關鍵。


中高考“指揮棒”轉向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以考試招生改革牽引教育綜合改革?!半p減”政策明確提出“深化高中招生改革”,一年來,我們看到“雙減”政策正逐步指引中考、高考“指揮棒”發揮正面導向功能。


今年的高考提出:“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優化試題呈現方式,加強對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引導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苯衲甑闹锌继岢觯骸安坏贸瑯嗣}和隨意擴大、壓減考試內容范圍,嚴禁將高中課程內容、學科競賽試題以及校外培訓內容作為考試內容,確保依標命題、教考銜接?!?/p>


同時,在命題上,今年的中考、高考也指向新方向。首先,今年試題依據課程標準,緊扣社會生活熱點,以情境為載體,在情境中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強調理想信念教育和價值引領,注重學生綜合素養考查。試題符合“雙減”政策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引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使其認識到校外培訓無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從而全身心投入到學校教育,同時更加注重家校社協同育人。其次,今年試題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重視教材的引領示范作用,多數試題根植于教材,同時表現出開放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引導學生從機械式“刷題”、重復簡單練習轉向深入、廣泛理解所學學科,引領學校教育教學發生深刻變革,引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作業設計及課后服務中加強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推動建立科學、有效的教育評價體系。


一些地區優化了考試科目分值設置,原來的“副科”在總成績中的占比有所增加。部分地區將優質普通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標分配到相應的初中學校,讓校際競爭縮小為同校學生之間的競爭,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學生的競爭壓力,切實回應了“雙減”政策中“逐步提高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比例,規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的要求。


“以學定考”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雙減”政策明確提出“堅持以學定考,進一步提升中考命題質量,防止偏題、怪題、超過課程標準的難題?!?/p>


不得超標命題在2019年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加強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命題工作的意見》中就已明確提出,要求“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命題,不得超標命題”,目的是從“以考定教”轉為“以學定考”。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要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中高考改革,構建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明確提出“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一方面,改進結果評價意味著把考試的重點放在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命題必須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做到“學什么、考什么”。堅決取消考試大綱,嚴禁隨意擴大或縮小考試范圍,不得考校外培訓和社會競賽等內容,要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加強情境設計,增強題目的綜合性、應用性、探究性與開放性,確??寂c學有效銜接。同時,堅持“兩考合一”,合理確定中考難度系數,為提高教學質量起到診斷作用。另一方面,強化過程評價應嚴格控制考試測驗次數和作業數量,不得以任何形式變相進行測驗和考試。


與此同時,學校教育也聚焦課堂教學,引領教師深入研讀課程標準,以“以學定教”理念進行教學改革,根據學生的“學”來“教”?!皩W”要求教師了解學情,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學生掌握的學習方法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基于此開展“教”?!敖獭钡淖饔檬且龑?,課堂教學要重視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理解能力。同時,提升作業質量與中、高考命題改革的協同性,作業布置需注重情境化,以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怎么看待中考的高分現象


 隨著各地中考成績公布,多地出現的高分現象被考生和家長稱為“卷”出天際。針對中考的普遍高分,部分學生和家長疑惑:“雙減”之后,是不是不用努力學習也可以考個不錯的分數?刻苦奮斗沒有意義了?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中考考生成績普遍偏高與今年中考命題相關,并不能將其完全歸于“雙減”,也不能因此否定刻苦奮斗。我們要抓住“雙減”的要義,而不是從一次兩次的考試來看“雙減”?!半p減”之前,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嚴重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校外培訓的“趨之若鶩”也引發了社會焦慮?!半p減”政策旨在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輕以應試為目的的機械式“刷題”、重復簡單練習帶來的不合理負擔,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培養?!半p減”絕不是以降低教育質量和要求來迎合家長和學生。因此,學校應科學地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使學生的學業負擔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傊?,減負并不是對刻苦奮斗的否定,而是要優化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結構,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教育評價還要更加豐富多元


教育評價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教育評價具有檢驗學生學業質量、選拔人才等重要功能。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致力于教育評價的改革與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但仍然存在著評價手段單一、評價內容不夠豐富等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和家長片面追求分數,盲目參與校外培訓,加重了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以及家長的經濟和精力負擔,影響了中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嚴重破壞了教育生態。


“雙減”政策的出臺旨在強化學校的育人主陣地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回歸校園?!半p減”政策一方面減少學生過多的學習任務“量”,另一方面提升學生學習的“質”,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的目的。隨著“雙減”政策逐步落地,學校教育在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大力提升課后服務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培訓的同時,還要積極探索學生評價改革,使教育評價更加豐富多元,從而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確?!半p減”政策真正落地,就要充分發揮教育評價的導向功能。一年來,在“雙減”的背景下,我們在教育評價改革上取得了一些進展,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下一步,教育部門與學校應繼續做好教育評價的“加減法”,更加關注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


(作者:薛海平,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