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風光 陳康 攝
2022年4月28日,站在河北省故城縣境內京杭大運河的河堤上眺望,河道流水涌動,兩側春色濃郁。這一天,國內所有媒體都報道了同一條消息:京杭大運河全線通水。
一
故城縣隸屬于衡水市。衡水是純平原地區,不要說高山,連丘陵都沒有。唐代詩人岑參在《冀州客舍酒酣貽王綺寄題南樓》中寫道:“野曠不見山,白日落草頭?!眲e的地方是太陽落山,這里的太陽是落在草地上。
對于平原來說,水是它的靈魂,而流動的水則是它充滿生機的靈魂。大運河流經衡水的三個縣,長達178公里,幾乎每一公里都有自己的故事。故城縣城名叫鄭家口,是運河沿岸著名的碼頭商埠,當年氣派恢弘的山西會館見證了它的繁華。河中檣帆如林,南來北往,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吟詩作賦。明代散文家歸有光在《鄭家口夜泊次俞宜黃韻因懷昔年計偕諸公》一詩中寫道:“飛沙竟日少光輝,浪急風高月色微。為憶含桃催物候,尚淹行李未春歸。吳歌獨自彈長鋏,楚制堪憐著短衣。來往常經鄭家口,當時同伴共來稀?!鼻∏∈窃娭袔追值你皭?,說明鄭家口不僅見證了世事滄桑,也見證了跌宕人生。炎炎夏日,行走在大運河河堤上,楊柳依依,蟬鳴陣陣,恍惚中似乎聽到來自時光深處的號子聲。
平原上還有一條滏陽河,穿衡水市區、武強縣城而過,它的前身便是漳河故道。在中國,由于地形關系,凡天然形成的河道,大都水向東流,滏陽河在衡水境內卻由南向北流去,歷史上被稱為“漳水橫流”。據說,這也是“衡水”的來歷。由東向西流過衡水的滹沱河,更是無數次出現在各種歷史典籍,特別是抗戰故事中。作家孫犁在關于家鄉的回憶中,也常常寫到滹沱河。這些河流不僅讓平原變得靈動,而且調控著平原的生態。
如果說奔涌的河流是平原在彈琴,那么平靜的衡水湖則是平原在思考。這個歷史上叫作“博廣池”的平原湖泊,曾被地理學家酈道元寫入《水經注》。和北方多數的水面一樣,上個世紀它逐漸變成了季節性湖泊。后來引黃入湖成功,使它重現于平原。到今天,衡水湖已成為華北地區單體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泊。湖面碧波蕩漾,湖畔綠樹成蔭。無論是蕩舟湖上,穿行于蘆葦蕩中;還是在臨水小館吃一頓貼餅子熬小魚,都是衡水湖給予人們的獨特享受。
二
說到旅游,有人常問幾月份合適。到平原旅游,一年四季都行。當然,要想看花,最好是春天。衡水平原上,有歷時千年依舊享有美譽的深州蜜桃。每逢春季,40萬畝連片桃花同時盛開,無邊無際的粉紅色海洋不僅迷人眼,更醉人心。同樣久負盛名的還有阜城鴨梨,10萬余畝梨花一夜間綻放,置身于被稱為“香雪?!钡睦婊▍仓?,令人身心都清新了許多。安平縣的3萬畝油菜花,棗強縣肖張鎮的千畝杏花,衡水湖畔的20萬株抗寒梅花……給平原帶來更多韻味。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許多地方把農業和觀光結合起來,可供觀賞的農作物層出不窮。一到花開時節,游人如織。
山區有山區的景觀,平原有平原的魅力。如果單就看花來講,平原的花一望無際,更稱得上“花?!?。
夏天,平原上最壯觀的景觀是麥田。茅盾先生在散文《白楊禮贊》中,十分欣賞“麥浪”一詞。近年來,由于矮化和密植技術的應用,風吹麥田、小麥波濤翻滾的現象比較少見了。更多時候,是無邊無際的麥田,平整得像鋪在大地上的金色地毯。從麥田旁邊走過,常常有一種沖動,想要去躺在一領席子似的麥梢上小憩。山區的特色是層次,平原的特色是開闊。在走一天也走不出去的麥田中,不僅能領略麥田的開闊、平原的開闊,心情也會變得開闊。
綠色是平原的生命,秋天的青紗帳更是平原上獨特的景觀。高的是玉米、高粱,不高不矮的是谷子、大豆,匍匐在地表的是紅薯、花生。高粱因為難吃,前些年被淘汰了??墒且驗獒劸齐x不開高粱,高粱反倒成了經濟作物,近年來又出現在平原上。那些只是在電影中看到過紅高粱的游客,面對大面積真實的紅高粱,無人不興奮地拍照留念。當高粱紅了的時候,玉米也成熟了,遍地都是香甜的、新鮮的糧食味道。接下來在由秋入冬的過程中,平原的景色和山區是一樣的,莊稼變得黃綠兼有,樹葉變得絢麗多彩。到了冬天,平原的雪景是無可替代的。唐朝“打油詩人”張打油在《詠雪》中描寫的“江山一籠統”,在平原最是典型。
三
衡水因為全境平原,歷史上開墾較早,文化積淀深厚。如今,這些歷史文化有了新的載體。2020年落成的故城大運河博物館,用宋元明清以及近代運河兩岸書畫名家的丹青墨寶,詮釋運河文化的悠久與深邃。1600余件珍貴文物及藝術作品,充分展示了大運河在中華民族發展歷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對衡水地域的深遠影響。博物館甫一開館,參觀者絡繹不絕。
這里也是西漢思想家董仲舒的故鄉,董仲舒文化博物館把一代大儒的思想及生平,圖文并茂地展示給參觀者。這里還是年畫藝術之鄉,位于衡水市武強縣的武強年畫博物館,保護并傳承著“武強木版年畫”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展示、研究農耕文化的藝術殿堂。
衡水平原上,各種民營博物館更是如雨后春筍,從不同側面告訴你衡水的歷史和現在。內畫博物館、硬木博物館、雕塑博物館、刻銅博物館、空調博物館……有一天,我偶然走進了位于衡水市饒陽縣的饒陽老電影博物館,主人熱情地請我點一部老電影看看。我想起1963年河北平原暴發了百年不遇的洪水,洪水淹沒了我的村子,沖垮了我家的房子。那年我剛剛9歲,隱約聽說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拍攝過一部關于衡水在洪水中的紀錄片,我隨口說了出來,沒想到博物館里真的有。
河北省簡稱冀,來源于冀州。當年大禹治水劃天下為九州,冀州為九州之首。最早的冀州管轄兩河(黃河和遼河)之間。隨著時代變遷,冀州的范圍越來越小,到1912年取消府、州建制的時候,冀州只轄5個縣,其州治即今天的衡水市冀州區。也就是說,衡水是冀州最后的遺存。來這里品味平原,應當是最正宗的味道。
編輯:李耀榮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品味平原